【巡展故事】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|寻红军征途中的“灯笼” ,曾希圣妙计避强敌

时间:2021-08-17 发布者:网络安全科技馆 浏览量:0

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|寻红军征途中的“灯笼” ,曾希圣妙计避强敌

网络信息,在今天人人都耳熟能详;而在战争年代却是由无线电、通信、侦察组成的特殊战线、无形战场,在这里英雄无名。我们今天强大的信息产业、高新技术、网信事业就源于无数无名英雄的奋斗与牺牲。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在特殊战线上默默奉献的先辈,他们是一座座无名丰碑。


为了追寻无名,网络安全科技馆“强网初心·红色记忆”主题展览策展团队,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发,历时80余天,行程18000公里,探访40余处红色教育场馆,集结成一本红色网信故事汇,为百年华诞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。


早就听闻四渡赤水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得意一战,可终究对这场战役不是特别了解,情报又在这场四渡赤水战役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?6月5号天刚蒙蒙亮,策展团队便出发了,搭上从贵阳前往遵义的高铁,再转汽车到习水县四渡赤水纪念馆。11点左右,终于抵达四渡赤水纪念馆。


image.png

事先联系了四渡赤水纪念馆的老师,我们的探访之旅便顺利地从参观纪念馆开始了。一入序厅便看见了一处气势恢宏的浮雕,刻画了50多位红军渡赤水河的场景,浮雕显眼处有毛主席洋洋洒洒的题词:“四渡赤水才是我平生最得意之笔。”


image.png

这是毛主席在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说的。浮雕前是四渡赤水战役主要领导人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张闻天、王稼祥的雕像。进入正厅,展馆内容分为土城战役、四渡序曲,一渡赤水、扎西整编,二渡赤水、再占遵义,三渡赤水、调虎离山,四渡赤水、出奇制胜等五个篇章,凸显了四渡赤水的"神"与"奇"。


image.png

四渡赤水期间发报场景还原


展厅内除了颇具特色的战役场景还原、幻影成像,还有一些内容引起了我们一行人的注意,那便是多处展示的电文、电报,曾希圣、邹毕兆等人的回忆录,以及发报场景还原,这些都凸显了情报工作在四渡赤水战役中起到的重要作用。这些电报里不仅有朱德等中央军委领导人对我军的命令部署,还有截获的国民党电报文。


image.png

曾希圣妙计


我军的两次妙计令人印象深刻:一次我军佯装主力西进,西渡赤水,以迷惑川、滇敌军,朱德总司令于三月二十日进行了部署。紧接着,蒋介石于二十日发布电文,进行各部军力部署,企图阻止我军西进。可见我军计策奏效,蒋介石信以为真,并进行了兵力部署。还有一次曾希圣妙计,于3月30日以蒋介石名义给周浑元、吴奇伟发电,继续向泮水、新场、三重堰前进。一次假电使得红军避免了一场不利的血战,我军顺利南渡乌江。


image.png

四渡赤水战役场景还原


毛主席曾经说到,长征时和蒋介石打仗,是隔着“玻璃杯”压宝,看得见,赢得了。称赞说,二局是黑夜里走路的灯笼。四渡赤水、长征胜利的背后,有一支隐秘而干练的侦察队伍,他们及时截获破译了敌军大量电文,摸清了敌人作战部署及意图,使我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,为军委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情报保障。